基金会动态

FOUNDATION DYNAMIC

01

2019.11

2014年慰问抗战老兵汇报

缅怀历史、感恩民族英雄、慰问抗战老兵

公益活动汇报

2014年10月8日经阳光基金会理事会会议研究决定:开展“缅怀历史、感恩民族英雄、慰问国军抗战老兵”公益活动。

一、抗战老兵简介:

刘正运:生于1923年4月,蒲城县大孔乡玉丰村人。14岁从军,在国民革命军61军72师,215团3营8连,隶属卫立煌将军麾下,在山西临汾县抗战三年。期间打过游击,炸过碉堡,虽年少,然而天生是块当兵的料,胆大心细,枪法精准,在游击战中打死不少日本兵,按他的话说叫不打空枪,后来他的连长战死,师长让他当连长,他那时17岁,他不识字不想干,师长不从,枪顶着脑壳子让他接了连长的班。后来老人随部队转战河南,拒日军于秦境以外。后来解放战争打响后返回原籍,耕田种地,粗茶淡饭,安度晚年。

姚丰顺:生于1927年,蒲城县大孔乡晓光村人。1944年当兵,国民革命军22军,在河北省石家庄与日寇交战,任机枪手排长,曾负伤,1949年归乡务农,在农村当干部20多年,任劳任怨,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,子女能干,家庭幸福,晚年安闲,勤劳一生,饮誉乡里。老人虽87岁高龄,但身体硬朗,说话幽默,十分健谈,虽然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,但对社会,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希望。

邢文华:生于1927年8月,临潼区代王镇李河村人。17岁参军,服役陆军装甲第二团,任通信兵,随部队开赴河南战场,主要从事后勤通信维护工作,参军解放后回乡务农,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。如今老人身体日渐老迈衰弱,与老伴相依为命,艰难度日。

二、捐赠收入:

截止2014年10月14日收到王爱萍女士善款2121.3元、王超200元、王远100元,共募得扶助款2421.3元。

三、活动支出:

刘正运:收到衣服、米、油等物品合计897.7元;姚丰顺:收到米、油等物品合计125.9元、邢文华:收到衣服、米、油等物品合计897.7元、慰问金500元。

四、活动概况:

10月14日,秋高气爽,阳光明丽,陕西省阳光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王爱萍女士携志愿者王超、严永刚等一行八人辗转蒲城、临潼两地,行程三百余里,看望了三位国军抗战老兵。三位老人都是在十四、五岁时共赴国难。参军打仗的,在吃不饱、穿不暖、武器装备都很落后的情况下,和战友们凭借中条山和黄河天险以血肉之躯筑起铜墙铁壁,牢牢守住了陕西防线,从而扼制了日寇占领大西北,入侵云贵川的战略阴谋,为我军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。他们是数万忠贞战士的代表,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

1.jpg

2.jpg

志愿者们怀着敬仰的心情踏上寻访抗日老兵的道路,听他们讲述烽火连天的往事,感受金戈铁马、血泪交融的历史的慷慨和悲壮,让精神得到洗礼,灵魂得到慰藉!在和三位老人亲切交谈过程中,除了倾听他们当年抗日的英勇事迹外,王爱萍女士还关切地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情况。当得知刘正运老人听力不好,而且年轻时由于腿部受过枪伤,天阴时腿疼时,她立即安排随从人员回城后为老人买助听器和远红外护腿护具。当看到88岁的邢文华老人由于家境不好,还住在菜地的棚户,又行动不便时,王爱萍女士的眼睛湿润了,临走时给老人留下五百元慰问金以补家用,几位随行人员也慷慨捐资。

3.jpg

分别之际,王爱萍女士与刘正运、邢文华老人形成“结对”帮助对象,约定每个季度都去看望。王爱萍女士表示,这些老人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,是民族的瑰宝,现在他们失去了劳动能力,日后我们还要经常来看望他们,以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。

4.jpg

志愿者签名:

2014年10月14日

上一篇:2017年阳光义诊

下一篇:暂无信息

推荐新闻Recommended news